说起西湖的白堤与苏堤,世人皆知是纪念白居易,苏东坡为西湖做的好事而留名纪念的,可是同为“西湖三堤”之一杨公堤,由何人所为,却鲜为世人所知。老郑常在杨公堤上走,却也不知杨公是谁,厥后去了苏东坡纪念馆,才知道有这么一位人物。以为让大家认识一下这位抢救西湖的最大的元勋——杨孟瑛,还是有意义的。杨孟瑛,字温甫,四川丰都人,明弘治十六年(1503) 出任杭州知府。
他最大的政绩是对西湖的整治,杨公堤因由杨孟瑛主持开挖而成,杨公堤位于西湖以西,堤上有六桥,自北向南名为:环璧、流金、卧龙、隐秀、景行、浚源。话说杭州地处浙北杭嘉湖水乡平原,苏东坡认为,杭州为江海故地,大巨细小的海迹湖泊星罗棋布。
也就是说,历史上的杭州,可不像现在这样平坦坦的,随处都是湖泊,应该类似如今的绍兴,柯桥这样的水乡。西湖也不是唯一的大湖,另有最著名的有秦始皇南巡,沿陵水道(今上塘河)至皋亭山南麓(今丁桥、石桥二镇接壤地带)休息的诏息湖;临平镇东南,三国吴孙权时期在水中发现宝鼎的临平湖,又称鼎湖;有江干丁桥镇桐扣山下的石鼓湖;有武林、艮山门外的泛洋湖;有石龙山麓的铜鉴湖、长山湖;那时候,西湖还被叫做上湖,与之对应的是松木场北的下湖。
图为的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。总之,以前的杭州,类似华家池这样的湖泊,是很是多的,在南肖埠、景芳一带,除华家池还存在以外,已往另有团团湖、大刀湖、水湘湖。古代杭州人出行多数靠舟行,马可波罗说杭州是“东方威尼斯”,一点没错。
历经千百年的沧桑巨变,以上这些大湖,现在多数已经湮没。而西湖存活下来了,可是西湖如果没有唐、五代、宋和另有明朝的杨孟瑛的彻底浚治,难免也沦为桑田和沼泽地。
我们都知道,西湖特别容易淤积。据史志书纪录:元代推翻南宋王朝以后,对西湖是废而不治的,居然全湖尽为桑田。
明朝初期,仍许可种桑,且定额征税。苏堤以西,高者为田,低者为荡,阡陌纵横,容纷歧只小舟。
苏堤以东,也就是一线水如带绕来绕去。那时候的西湖,差不多就废了。
至明宣宗、英宗时,曾有人倡议浚湖,遭到地方豪强的阻挠,究竟种桑有利可图啊,浚湖这事,均不了了之。一直到明正德三年(1508) ,知府杨孟瑛上任后锐意要全面整治疏浚西湖。他力排众议,他这么说的:西湖塞,杭州形势破损,生殖不蕃;西湖塞,杭城西部无险可守;西湖塞,直接影响杭州市民饮水;西湖塞,则运河干枯,妨害水运交通;西湖塞,则直接影响下游浇灌。
他上书朝廷,获得批准,于该年二月二日开始,组织成千上万的民工动工疏浚。杨孟瑛亲临指挥,历时152天,用了670万个工日,耗银两万三千余两,到九月完玉成部工程。拆毁田荡3400余亩,将挖出的葑泥,东面将苏堤增高二丈,并在湖西的山麓旁,再筑一条长堤,从而使西湖恢复唐、宋时期的规模和美景。如果没有杨公对西湖的彻底整治,那么西湖也可能难逃其他湖泊湮没的运气。
然而,就在此工程完成后不久,由于遭当地豪强劣绅的告密,遭到查盘御史胡文璧的参奏,以“开浚无功、用度官帑”的罪名遭降职不公待遇。可是时间是公正的,杭州人民永远纪念这位抢救西湖的元勋之一,将他与白居易,苏东坡一起,列为“西湖三贤”之一,并将西湖的新堤呼为“杨公堤“。
好,我是老郑,郑在别处,与你同行!。
本文关键词:游,杭州,开云体育app,跟,我走,他是,西湖,三贤,之一,抢救
本文来源:开云体育app-www.sdndfz.com